在我国有关重阳节的记载最早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那时候人们在九月初九开展祭祀活动。主要是为了庆祝丰收,祈求来年六畜兴旺谷物满仓。到了汉代人们开始在九月初九喝菊花茶爬山,最早这种习惯是来源于当时的道教,修道的人为了祈福增寿所以在九月九举行各种祭奠活动。
等到三国时期就开始有官方正式将九月初九称作重阳节,重阳的意思是希望老人长命百岁。那时候有的人在山上给上了年纪不久于世的人进行火葬,当时的人们单纯的认为死人的灵魂可以通过火焰上升去往天国得到永生。
到晋朝时,当时有名的大诗人陶渊明就在诗里写到,余闲居,爱重九之名。从而可以知道那个时候已经有重阳之说,但是当时重阳节只是有些地区的人特有的一种节日流传并不广泛。而当时的人们对于重阳节也只是饮酒赏菊,这种过节的方式都是个人行为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
将重阳节定为通俗的节日是在唐朝,当时唐太宗将九月九日正式定名为重阳节。为什么要选在九月初九,这是因为古人将时间所有的东西都分为阴阳两大类。所有的奇数都代表阳,而九是最大的奇数,九月初九是重叠的阳,所以叫做重阳节。
人们之所以过重阳节最初是为了给家里的老人祈福,希望他们可以健康长寿。有些地区的人甚至会在九月初九这一天背着老人上山,这是希望老人的寿数可以节节增长。到后来重阳节也被很多年轻人所重视,因为登高有节节高升的寓意,所以现在的人们对于过重阳节的热情适中不改。【女物原创未经允许,谢绝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