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生肖,是中国与十二地支相配以人出生年份的十二种动物,包括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是中国与十二地支相配以人出生年份的十二种动物。
1子鼠、2丑牛、3寅虎、4卯兔、5辰龙、6巳蛇、7午马、8未羊、9申猴、10酉鸡、11戌狗、12亥猪 一、 左肖:1,2,5,6,9,10, 右肖:3,4,7,8,11,12 二、 独肖:1,2,3,4,7,8, 合肖:5,6,9,10,11,12 三、 前肖:1,2,3,4,5,6, 后肖:7,8,9,10,11,12 四、 阴肖:1,5,7,6,11,12 阳肖:10,4,2,8,3,9 五、 天肖:4,7,9,12,2,5 地肖:6,8,10,11,1,3 六、 家肖:2,7,8,10,11,12 野肖:1,3,4,5,6,9 七、 单笔:1,5,6,7,10,12 双笔:2,3,4,8,9,11 九、 吉肖:4,5,6,7,8,10 凶肖:1,2,3,9,11,12.
十二生肖,又叫十二属相,是中国与十二地支相配以人出生年份的十二种动物,包括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十二生肖的起源与动物崇拜有关。据湖北云梦睡虎地和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的秦简可知,早在先秦时期即有比较完整的生肖系统存在。最早记载与今相同的十二生肖的传世文献是东汉王充的《论衡》。
十二生肖是十二地支的形象化代表,即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随着历史的发展逐渐融合到相生相克的民间信仰观念,表现在婚姻、人生、年运等,每一种生肖都有丰富的传说,并以此形成一种观念阐释系统,成为民间文化中的形象哲学,如婚配上的属相、庙会祈祷、本命年等。现代,更多人把生肖作为春节的吉祥物,成为娱乐文化活动的象征。
生肖作为悠久的民俗文化符号,古往今来留下了大量描绘生肖形象和象征意义的诗歌、春联、绘画、书画和民间工艺作品。除中国外,世界多国在春节期间发行生肖邮票,以此来表达对中国新年的祝福。
1975 年12 月,湖北云梦睡虎地发掘出两批秦代竹简,其中有关“盗者”的内容:
“子,鼠也,盗者锐口,稀须,……丑,牛也,盗者大鼻长颈,……寅,虎也,盗者状,希须 ,面有黑焉。卯,兔也,盗者大面头。辰,盗者男子,青赤色……巳,虫也 ,盗者长而黑蛇目。午,鹿也,盗者长颈小哘,其身不全。……未,马也,盗者长须耳。申,环也,盗者圆面……酉,水也……戌,老羊也……亥,豕也。”
上述与今天生肖次第基本相同,但辰未写生肖;午对鹿;未对马;戌对老羊。
1986 年4 月,甘肃天水放马滩秦代墓葬出土甲、乙两种《日书》竹简,年代与睡虎地秦简相近。甲种竹简也有盗者的记录:
子,鼠矣。丑,牛矣。寅,虎矣。卯,兔矣。辰,虫矣。巳,鸡矣。午,马矣。未,羊矣。申,猴矣。酉,鸡矣。戌,犬矣。亥,豕矣。
该记录生肖与地支的对应关系与现代相比,除“辰虫巳鸡”外,其余完全相同。
《诗经·小雅》载“吉日庚午,即差我马”,反映午马相对。但学者指出,秦简的午对应鹿而非马,午马不过是巧合。
最早完整记录十二生肖且与今相同的是东汉王充的《论衡》。《论衡》卷三《物势篇》:
”寅木也,其禽虎也;戌土也,其禽犬也;丑未亦土也,丑禽牛,未禽羊也。木胜土,故犬与牛羊为虎所服也。亥水也,其禽豕也;巳火也,其禽蛇也;子亦水也,其禽鼠也;午亦火也,其禽马也……午马也,子鼠也,酉鸡也,卯兔也。水胜火,鼠何不逐马?金胜木,鸡何不啄兔? 亥豕也,未羊也,丑牛也。土胜水,牛羊何不杀豕?巳蛇也,申猴也。火胜金,蛇何不食猕猴?“
123下一页
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tousu@nvwu.com